提及贺敏学,党史熟知者常忆其三“首”:暴动先驱、井冈元勋、渡江首将。然少有人知,这位毛泽东赞颂的“三首”功臣,1954年入中南海时,已悄然卸去荣耀。战友居高位,他却请调地方,二十八载坚守,尽显革命纯真。
井冈山红四军战士铭记,柏露会议转折之际,前委委员贺敏学毅然将半袋糙米留给伤员,自己以树皮为食三日。其无私品质建国后更显难能可贵。1952年,贺敏学本可任建工部副部长,却请缨赴西北。陈毅惊问:“何弃京城高位而赴荒凉?”贺敏学笑答:“修路筑桥,吾之所长。”
1954年中南海的会晤验证了这一抉择。当日守卫忆述,两位昔日战友未谈丝毫职位变动,却专注探讨了二十分钟江西乡亲的饮水难题。毛泽东递上特供烟时,贺敏学掏出大前门笑道:“这口味惯了,够劲。”这一幕令在场职员难忘——等级森严之时,于主席前抽自带烟,需何等磊落的气概。
诚然,贺敏学选择“褪去光环”之举,在当时并非个例。有别于争功逐利之辈,有诸多如他般的老一辈革命家甘愿隐于幕后,以简朴行动传承革命火种。1979年,其家中仅余笔记两箱、旧中山装三套。胡耀邦欲邀其入政协常委,贺敏学笑拒曰:“吾辈余热,基层更需。”
1988年4月26日,八十四岁高龄的贺敏学于福州逝世。其追悼会摒弃浮夸颂词,灵堂中央高悬其亲笔题字:“耕耘不问收获”。八字苍劲有力,恰如其六十年革命路的缩影——自井冈山烽火至建设热潮,由中南海核心至八闽田野,他以一贯的淡泊,在共和国史上铭刻别样的“首位”。
华亿配资-全国前三配资-按月配资开户-在线配资门户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